南海融媒小姐姐上演汉服走秀节目。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/钟梓泓摄
▲南海优品汇上汉服爱好者巡游展演。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/钟梓泓摄
▲在曹县安蔡楼镇有爱云仓汉服基地,女主播在直播推介儿童汉服。新华社发
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,汉服“流量”再一次转化为文旅“留量”。今年以来,从“拜年服”到“踏青服”,再到中式毕业服,国风服饰不断升温,已成为年轻人仪式感穿搭的 ,成为服装行业的新赛道。“国风”劲吹,中国服装产业迎来良机,该如何乘风而起?
汉服旅拍成新消费热点
“8时开门,一直忙到快23时了,接待近200个客户,创纪录了。”5月3日,邯郸广府古城景区的古城汉服馆店主张佳,迎来开业以来最忙的 。
古城汉服馆是广府古城最早的一批汉服店,出租汉服、战国袍、簪花等各类国风服饰、装饰,还为顾客提供化妆服务。今年4月,小店由原来的20多平方米扩大到80多平方米,招了十几个化妆师,没想到“五一”假期还是忙不过来。
“古城古镇与国风服饰是绝配,以古城为背景,穿上汉服拍照,非常‘出片儿’。”张佳表示,来广府古城旅游的女性游客,超过半数都会体验国风服饰。
如今,国风服饰已经成了旅游景区的一道风景。在广府古城、正定古城这样的古城名镇,随处可见身着汉服的游客,摩肩接踵间皆是“公主”“贵妃”。
“汉服热”带火了景区附近汉服妆造店一类的商铺。据统计,正定古城的汉服店已由去年的十几家,增长到目前的四五十家。而在广府古城,此类古装体验店今年已骤增至近百家。
有平台数据显示,“五一”假期前三天,“汉服妆造”搜索热度同比增长超150%,前三位搜索城市分别是西安、洛阳、苏州。在西安,“汉服妆造加跟拍”“儿童汉服妆造”“大雁塔汉服妆造”“长安十二时辰汉服妆造”等均为关联热词。
身穿一身华丽的唐朝仕女服饰,坐在西安大唐不夜城附近的咖啡店里,上海游客李欣欣很惊喜地发现,这种搭配并不突兀。“我不得不感叹,西安这些年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推广很成功,不仅是在景区里,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都有穿着汉服的身影。”
汉服等国风服饰的火爆,不仅让汉服体验店、妆造店顾客盈门,还助推旅拍成为新的消费热点。
青年助国风服饰更潮流
从接触汉服,到逐渐学习、领会、传播其背后的文化,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张思林沿着服饰探寻其背后的文化根脉。她的社交媒体账号“是小林哇”最初只是更新自己的汉服照,但慢慢地,她观察到不少人将“古装”“仙服”视为汉服,并搭配以现代网感妆容,并不能准确展示出汉服和妆发之美。于是她决定用自己的方式传播传统服饰文化。
为了让拍摄内容尽量严谨,张思林和同伴会参考壁画、文物和相关文献书籍等资料,尽可能复原传统服饰、妆容、造型和配饰。她还尝试购买布料,自己找裁缝定制一些市面上难以买到的形制正确的汉服。因为能买到的很多成衣衣长过短或形制不严谨,她最近定制了一件明朝孔雀补圆领女袍,这组圆领袍形象照也受到很多网友的关注。
前不久,趁着“爆改”的热潮,阳光学院的池佳雯给自己的两位老师完成了一次“汉服爆改”。她结合老师们不同的风格,选择诃子裙、宋制汉服、南北朝汉服等进行搭配。“这也是一次向不同人群介绍汉服的经历。”老师穿着汉服的照片发布后,评论区不仅有诸多赞美,也有人讨论起历代服饰的特点。
上海师范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邢海燕指出,Z世代的这批年轻人出生在中国国力不断提升的年代,国潮文化以其独具特色的识别性,受到了他们的认可与追捧,从而成为了先锋青年的流行时尚。
汉服产业为乡村振兴﹃插上翅膀﹄
“曹县马面裙供不应求”“大学生回曹县卖汉服”“曹县汉服走向全球”……一段时间以来,山东省菏泽市曹县的汉服持续受到关注。
走进曹县大集镇,道路两旁的门面房鲜有空置,布料销售、服装制版、剪裁缝制、数码印花、快递物流等商铺密密麻麻,绵延数公里。得益于十多年的演出服产业发展,曹县以中小企业为单元,形成了精细完备的市场分工。
“曹县曾是山东劳务输出 大县。十几年前,村民带着生产的影楼服、表演服等四处奔走推销,虽然有一定销路,但市场份额不高,直到不经意间打开电商的大门,服装产业迅速崛起。”大集镇孙庄村党总支书记孙学平介绍。
农村墙面上,“网上开店卖天下,电商服饰富万家”等标语,替代了过去的“不恋家乡三分田、外出打工挣大钱”“一人外出打工、全家脱贫致富”。在电商作用下,曹县服装销售发生转折性变化,不仅建成服装加工完整产业链,还在近年来快速占据国内汉服市场四成份额。据统计,2023年曹县汉服总销售额超百亿元,今年以来汉服网上销售额已达19.8亿元,同比增长90.8%。
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落地的“落地办”、引导电商产业发展的“电商办”、改善营商环境的“营转办”……针对电商经济发展速度快的特点,曹县近年来创新推出了多个新机构、新机制,为产业发展打通“绿色通道”。此外,曹县还规划建设了e裳小镇·曹县数字经济产业园、以大集镇为中心的农村电商产业示范片区和e裳之都·中国(曹县)华服智创城,曹县电商“一园”“一区”“一城”高质量发展格局正加速形成。
曹县汉服协会会长胡春青说,为避免同质化竞争,曹县成立汉服协会,帮助汉服制造企业与设计机构、高等院校等建立合作机制,鼓励企业打造自主品牌;为保护自主创新,曹县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,将专利申请办理时间从传统的180天缩短至10天。
延伸阅读
点染长安之韵新职业汉服妆造师
近年来,“穿汉服”成为不少民众体验沉浸式旅游的必选项,而汉服妆造师作为新职业亦迎来就业新机遇。
“画眉、涂脂、点面靥、染额黄、描斜红、贴花钿……在我们做一些传统妆容的时候,也会去翻阅一些古画和书籍。希望以此让游客获得‘原汁原味’的体验。”25岁的西安汉服妆造师曹子贤的“五一”假期颇为忙碌。
大学毕业后,曹子贤曾在北京的一些剧组里负责化妆工作,这一段经历为她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。然而在回到西安并成为一名汉服妆造师时,曹子贤称,自己仍遇到了一些职场“阵痛”,古风妆造的化妆难度远超她的预期。
“汉服妆造的时间一般在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,从基础护肤、水乳液、隔离防晒,然后再到粉底遮瑕、定妆,这些步骤可比我们的日常妆要繁琐许多。”从起初一筹莫展,到如今游刃有余,曹子贤称,只有不断地学习,才能确保汉服妆造师不会将古人的造型“张冠李戴”。
曹子贤所工作的汉服馆旁,是以唐文化为背景的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。步入其中,便能看到不少身穿汉服的游客,看唐剧、听唐乐,仿佛回到唐代长安城的市井之中。
“我们的汉服馆和美妆店,准备了四千余套服饰,供大家去选择。汉服妆造师也经过重重遴选,相信能为游客们带来更好的沉浸式体验。”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工作人员李媛媛说,“五一”假期,该街区每天接待游客一万人左右。
“上午被同伴拉到店里化了个妆,扮成唐朝武士在街头游玩,这是独属于长安的浪漫。”5日,来自重庆的游客彭耀笑称,作为一个习惯“素面朝天”的男士, 化妆的体验,让他感到很微妙。
四 招
推动国风服饰走进生活
火速成长起来的国风服饰也面临成长的烦恼。市场上的产品样式鱼龙混杂,质量参差不齐也受到不少消费者吐槽。如何做好传统服饰文化传承和创新,让国风服饰更好走进生活,需要服装行业和企业有所行动。
01
从提高品质入手稳定发展根基
当下国风服饰退货率偏高,主要原因是部分盗版商家“货不对板”,使用了正版商家的图片,却没有使用同样的面料和工艺,导致消费者收到货后心理落差大。其实,不管市场如何变化,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基本需求都不会变。品牌影响力终究要靠提升品质来积累,否则经不起时间的考验。
02
从培养人才入手提升设计实力
国风服饰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,要彰显传统美学,也要契合现代生活。现在,市场上存在原创设计能力不足、抄袭仿冒盛行的问题。要加大对设计人才的培养力度,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内涵,提升面料、色彩、工艺、结构等多种国风服装设计能力和数字时尚设计能力,探索更多传统文化的全新表达。同时,相关行业机构可以通过举办流行趋势发布、主题展览、高端论坛、专业赛事等活动,引导形成国风新时尚。
03
从技术创新入手助推转型升级
作为服装行业的细分赛道,国风服饰既要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,又要创造新的竞争优势行业。目前,已有一些企业借助电商直播平台转变“坐店等客”的传统模式,并利用数字技术充分调研用户消费特征,推出“爆款”定制产品,和新需求接轨合拍。相关产业集聚区和企业要借力国内成熟的服装产业链,加大数字化技术、AI技术应用和创新力度,借助科技赋能实现质的提升和效的飞跃。
04
从强链固链入手优化产业生态
由于国风服饰发展速度太快,很多国风提花的面料以及服饰配件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,产品开发和后期生产都受到影响。国风服饰产业链企业要加强对产业链的谋划和布局,加大资源、技术、装备支撑保障力度,并加强上中下游、大中小企业的深度交流、优势互补,推动产业向品牌化转型升级。
(综合自新华社、经济日报、中国青年报、中国新闻网、河北新闻网)
整理/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黎国栋
联系人:易先生
电话:17781011999
手机:17781011999
邮箱:84845926@qq.com
地址: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殿堂租衣云仓中心